九月份,我讀了一本好書,它的名字叫《紅星照耀中國》。它描繪了第一個外國記者埃德加·斯諾訪問中國蘇區的故事,并將他的所見所聞以及感受都寫進了這本書。小編整理了紅星照耀中國第6章讀后感,歡迎借鑒參考。
第六章紅星在西北
讀后感;死亡和捐稅中,從斯諾先生在蒙古邊緣上的綏遠縣的描述中,我的感觸頗深。那里的人沒有吃的,活活死,在斯諾的細節描寫下,把那些可憐的人們寫地十分真實,使我似乎看到了這些情景。他把青年寫成老太婆,這讓我覺得當時的青年沒有生機盎然,而是多了幾分痛苦。他把兒童們的身體情況描寫了出來,這更讓我震驚和震撼,他們與當時的富人和現在的我們簡直是天差地別,在書中寫到,斯諾在那里總是做成千上萬人在他面前活活餓死的噩夢,可想而知這對斯諾的影響很大。蘇維埃社會,這個標題,我隱約感覺到那時的社會應該有很大的改變,不出所料,我閱讀到后面時蘇維埃設置各種委員會,還有斯諾先生描寫的社會沒有鴉片和罌粟的影子,而且多了《婚姻法》這讓我覺得這個社會在往好的方向發展。紅星在西北,這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,人們歡迎它,也讓我感覺到人們對自由的向往和渴望,紅軍和蘇維埃 作出極大的貢獻,沒有他們哪有我們現在的生活?
第6章讀后感
1936年6月,一位西方記者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紅色中國,他們首次了解到在無形之中,一顆紅星已經照耀在了東方,乃至全世界。
西方記者斯諾經過了一番周折,終于到了保安。通過采訪與實地考察得到了許多關于紅軍的資料,他深深被其所折服,用相機與筆記錄下了紅軍中的大小人物與事跡。在當時的陜北,不僅人煙稀少,植被缺乏,家家戶戶還十分貧窮,與近鄰古城西安截然不同。我們的紅軍戰士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存,用頑強的毅力堅持著,與極端分子與侵略者抗爭著,用血肉鑄成我們新中國。在書中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與當今現狀,充分表現出了共產主義精神與中國人的民族魂。
在這個混亂而又黑暗的時代當中,中國人民的民族魂已悄然覺醒,有了民魂,各路人馬發動起義,創建紅軍;有了民魂,沿途各地百姓給予共產學黨力所能及的援助;有了民魂,紅軍戰士敢于沖出敵人的包圍圈,重建根據地;有了民魂,紅軍堅定信念,堅持到最后獲得勝利。民族魂在中國的發揚,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基礎。全書最后,蔣介石被捕,無奈與共產黨合作,一起合力抵抗日本侵略者,這也贏得了全球的廣泛關注,東方戰場上的民族魂,重新被點燃,重新雄起。
反觀我們當今社會,在共產黨的帶領下,國家富強,繁榮昌盛,在享受之中,民族魂漸行漸遠,當年的那種熱血已不復存在,思想也逐漸被淡薄。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就應該重新發揚紅軍精神,要使民族魂得到傳承。
本文標題:紅星照耀中國第六章在西北讀后感
wap地址: https://m.fjedu.com/newsdetail/22029.html
下一篇:紅星照耀中國第2章感悟100字